人才招聘

williamhill体育材料与能源学部博士后工作站介绍

2023-05-13 来源:williamhill体育 责任编辑:xn_fmae 作者:查看:

williamhill体育材料与能源学部博士后工作站介绍

williamhill体育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依托重庆市洁净能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重大疾病快速诊断工程研究中心和重庆市微纳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研究主要集中在洁净能源科学、材料分析成型工艺、先进功能材料以及纳米生物技术等方面。现有实验办公面积约67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约6500万元人民币。拥有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在内的大型设备40余台。设站以来共发表SCI论文36,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4项;共计培养8名博士后,其中6名已受聘副高以上职称,累计获得169万元国家和重庆市项目资助,累计发表科研成果67项。2017年,以谢佳乐博士后为第一作者、李长明教授指导并为通讯作者的科学论文在能源领域顶尖期刊《Nano Energy》(期刊影响因子为12.343)上发表,同年该论文成为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高被引论文。

本工作站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洁净能源科学(包括光解水、电催化、燃料电池、锂/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光电功能材料和储能材料等)、纳米生物医学(包括生物芯片分析、电化员工物传感器、晶体管生物传感器、抗癌药物载体、单细胞分析、纳米生物学)、材料分析成型工艺(包括材料热处理、材料分析成型、高真空镀膜等)和先进功能材料(有机薄膜晶体管、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功能化与自组装、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等方面。

具体研究方向:

非贵金属催化及其应用;

高效长寿命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可充式二次电池及超级电容器;

纳米功能材料及应用;

生物传感器与生物芯片;

纳米生物材料与药物载体;

生物材料界面工程

金属材料理论与工程研究;

非晶态合金。

合作导师简介

本博士后工作站共有14名符合资格的合作导师,包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巴渝学者,重庆市级人才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专家。导师基本信息如下:

李长明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被引进回国。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家特聘教授、重庆市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经理、重庆市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李长明教授的研究领域集中在洁净能源(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和先进材料(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有机光电材料和化学/生物传感器材料)两个方面,先后主持了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等国家的基金项目30多项,并与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高校与研究所均有科研合作,建立起了员工互派、共同培养研究生等多种实质性交流合作。先后发表了包含Nature Mater., 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Phys. Rev. Lett., Adv. Mater., Adv. Fuct. Mater., ACS Nano, Small等在内的高质量SCI文章450多篇,拥有美国、新加坡和中国等国家专利129项,其中部分专利已经产业化。SCI总引用愈13000次,H因子(H-Index58。在材料科学、工程、化学和生物/生物化学四个领域列入国际数据库(ISI)重要科学排名全球前百分之一著名学者2014年国际著名科学技术出版社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材料科学最高被引用学者。

张善勇,教授,博导,1991年獲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材料學博士學位。19918月入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航天工程學院。2006年升任終身正教授。2010年入選中組部國家專家。2018年一月張教授加盟西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部,組建【新薄膜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並任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硬質薄膜與塗層,生物塗層,電子薄膜以及能源薄膜/太陽能電池。截至201822日科學網上查到張教授的文章298,被引用7476,平均每篇引用25.09, H因子:47;Scopus上查到張教授的文章被引用次數為8192,赫許因子:48.

蒋显全,主要从事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教授、博导,中国有色行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评审及评奖专家;(4个国家+5个省)级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5个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广西自治区政府特聘专家,重庆国资委聘独董。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和省部级项目46项。发表论文67篇;专利63项(授权3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8项;主持园区及基地规划9个,主持新建实验室和生产线17个(条)。

余玲,教授,博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以芯片实验室、生物传感器为依托,在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的交叉领域中开展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8项。承担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5项。

聂朝胤,教授、大阪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材、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日本NEDO特别研究员,现主要从事功能涂层/薄膜材料、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的研究,在PVD07E70355BA392BED5C233EE397031BFA.png洧备謏术煄A在金刚石、类金刚石等碳素薄膜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基于深冷处理提高金属基体及金属表面强韧化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近年来主持了国家及省部级等科技项目计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肖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基于结肠疾病的致病分子机理,选用合适药物(siRNA、化学药物),设计并制备纳米粒子、微米粒子或水凝胶等口服给药系统,以达到治疗或预防结肠疾病的目的。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等课题。先后以通讯作者在Gastroenterology胃肠道与肝病学领域排名第一杂志,IF=18.1)、Biomaterials生物材料领域排名第一杂志,IF=8.3)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美国专利2项、中国专利10项。

徐茂文,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博士,美国Texas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后(合作导师为锂电池之父J.B. Goodenough教授)。近年来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钠离子电池、锂/钠硫电池等电极材料的研发与设计等方面,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如Angew. Chem., Adv. Funct. Mater., Chem. Mater., J. Power Source等国际刊物上。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总引用率3000余次。H因子30。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其他课题10余项。

胡卫华,教授,博导:研究方向1.开发具有独特表界面性质的新材料,构建高效免疫传感芯片,提高生化分析性能;2.发展新型电化学催化材料,探究其电催化行为及构效关系。先后在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学术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其中授权3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庆市基金2项,其它项目6项。入选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2013年)、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16年)、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7年),指导完成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篇(何广莉,2016年)。

宋群梁,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光耀博士后基金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近年来主要开展半导体界面、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90余篇,包括Phys. Rev. Lett., J. Am. Chem. Soc., Sol. Energy Mater. Sol. Cells等。能源器件界面过程重庆市教委创新团队负责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专利授权4项。目前是十九个国际知名刊物的审稿人、williamhill体育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教育部学位论文、博士后基金项目以及多个地方科委、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

刘英帅,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基于纳米材料的高性能生物芯片/生化传感器的开发及应用;功能纳米材料在多模态生物成像及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williamhill体育引进人才基金等科研课题6项,迄今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Biosens. Bioelectron., J. Mater. Chem. BAnal. Chim. Acta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中国专利5项。

鲁志松,教授,博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纳米修饰智能纤维/织物、生物传感研究。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110余篇,累计引用3200余次,H-index=29。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持包括973子课题在内的项目8项。入选第二批重庆市高等学校骨干教团队助计划。应邀担任日本毒理学会Fundamental Toxicological Sciences期刊编委,J. Nanomater.客座主编。应邀做会议或邀请报告20余次,英国抗菌化学治疗学会项目函评专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国际评审人。

包淑娟,教授,博导。兰州大学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在Adv. Func. Mater., Small, Chem. Mater., Cryst. Des. Grow.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被他引3000余次,单篇最高被引218次,H-index282篇入选百分之一影响力文章(1%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申报专利8项,授权2项。

李庆,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领域:简便、温和、环保条件下新型微/纳米光电功能材料及无机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在Angewandte Chemie等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主持/主研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科技部973项目等课题研究。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获重庆市科协首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康跃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人才,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获得者,williamhill体育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副经理。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自美国范德比特大学取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09-2011分别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1-2015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助理教授。截至目前,在新加坡与中国负责科研项目经费总合近人民币1400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至今已培养博士毕业生5人,硕士毕业生10余人,指导本科毕业设计40余人。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10余篇(引用2300余次,H因子26),书籍章节14篇,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2项,国际会议论文或摘要40余篇。主要从事以微纳米生物材料与器件为中心的研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包括生物电子传感器、微流控技术、生物芯片、纳米生物材料、可穿戴式药物传输及治疗微型设备方面进行前沿和开创性的工作。